8月19日!剧作华章·评论现场——广州戏剧文学双书发布啦
8月19日南国书香节上,有场活动特别受瞩目,讨论的是戏剧文学创作和青年评论话题,活动叫“剧作华章·评论现场——广州戏剧文学双书发布暨剧评集分享活动”。这场活动展示了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在戏剧领域的突出成果,也让人感受到戏剧传承和创新未来的巨大空间。
活动意义非凡
这次活动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和广东人民出版社共同举办。这是两本新书的首次亮相,同时也推动了戏剧艺术的传承与进步。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李新华表示,这两本书体现了文研院在创作和评论上的成果,也展现了在戏剧多元探索和鼓励青年参与方面的努力。
成果集中展现
《文苑戏剧——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戏剧作品集(2023)》和《我们在观众席——广州青年剧评集(2019 - 23)》先后出版,显示了文研院近年来的创作与评论成果。前者收录了木偶剧《一天零一夜》、粤剧《绝密北上》等七个剧目,体现了编剧团队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,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进行的创新实践。
扶持计划成果
从2022年开始实施“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优秀作品创作资助项目”,动用专项经费扶持红色故事、岭南风格等原创文学创作。至今为止,已经成功促成9部优秀作品问世,取得了明显效果。李新华副院长表示将继续借助这个项目,促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文艺作品。
创作多元探索
围绕创作新思路和新领域的话题,李新华介绍了学术机构在舞台艺术方面的诸多尝试。编剧们主要关注重大历史事件和地方特色文化,深入挖掘故事底蕴。他们用心打磨剧本中的对话和情节冲突,力求演出效果更佳。
学术深度评点
董上德教授凭借专业素养,深入解读了这些剧本。他指出创作者着重表现了关键革命历程和当地风情,展现了作者对时代气息的把握,以及对该地文化的重视,让听众从专业角度,对作品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剧评团历程回顾
《我们在观众席——广州青年剧评集(2019 - 2023)》的分享活动顺利开展,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罗丽负责引导会议进程,梁郁南、罗铭恩等八位嘉宾一起梳理了广州青年剧评团十年的成长历程,让大家认识到这个组织取得的成就以及它带来的正面效应。
广州文艺研究所在戏剧领域未来还有哪些新的突破方向?欢迎大家提出意见,也请关注这篇文章,共同关注戏剧的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