扬州书场里 杨明坤倪真扬坚守传统说书艺术动人叙事
七十多岁的“书坛奇才”杨明坤,还有“90后”的倪真扬,他们用特别方法继承扬州评话,他们的经历既让人感动,又面临不少困难,让人很想了解。
艺术精髓诠释者
杨明坤是扬州评话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者,已经在这门艺术上付出了六十多年的心血。他觉得评话这种形式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,表演者在台上既是故事里的人物,也是讲述者。他谈到扬州评话非常注重语言技巧,要求说书人吐字清晰、抑扬顿挫,通过多种表现手段构成一种综合性的艺术,正是这种思想让扬州评话与众不同。
他创作角色时,特别在意角色日常生活的真实感,以及角色与当下生活的联系,希望作品能让人感觉轻松有趣,受到大众的欢迎。他演绎的《皮五辣子》这个角色,已经讲述超过四十年,把主角的形象刻画得非常生动,广受听众的喜爱。
表演方式革新
以前听书时,人们觉得场面比较沉闷,现在观众更看重表演和角色塑造。杨明坤不采用那种过分依赖鼓乐声、容易让观众分心的表演手法,而是更讲究说话的韵律感、语气上的差异,并且试图用精神面貌和表情来感染听众。他始终保持着用地道的扬州方言表演,哪怕在国外演出,也依靠艺术魅力克服语言隔阂,曾经和一位美国评话艺人共同演出,现场观众反响十分热烈。
他初次公开表演是在甘泉路讲《皮五辣子》,那不单是一次展示,更是文化传承的开端。他这种紧随潮流的演绎手法,使扬州评话能够持续迎合时代发展。
传统教学传承
倪真扬拜杨明坤为师,学习扬州评话这门艺术。他运用的是师徒间口传心授的老办法,在表演时接受听众的检验。每当演出结束,他都会细心听取观众的意见,根据大家的反应来改进自己的说唱。这种边演边学的过程,让他能真切感受到听众的喜好,在反复练习中不断提升技艺。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帮助倪真扬快速进步,也让扬州评话这门传统曲艺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。
杨明坤把他对扬州评话的认识和表演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倪真扬,这和当年师傅教他技术时一样,艺术传承在师徒之间延续。
面临挑战应对
倪真扬遭遇的主要难题是地域造成的隔阂,扬州方言的独特性导致南北方听众难以领会。不过,他的导师以顺应时代的方式言传身教,对他产生着作用,他进而明白到书籍里某些内容对于年轻一代来说已经陌生。
他演出时会观察观众类型,然后灵活变换表演内容和节奏,主动促进评话艺术和旅游文化结合,这样能让扬州评话被更多人喜欢。
艺术传承理念
杨明坤交给徒弟的不仅是讲述故事的诀窍,还有洞察生活、体察社会并化为艺术演绎的途径。他要求徒弟必须具备领悟扬州评话的才能、投入表演艺术的感情,还要有触类旁通的领悟力,以及深入钻研的意志。
这种观念使学徒们懂得,扬州评话不只是单纯的演出,更是对人生和文艺的深刻认识与呈现。
活态传承之路
杨明坤和倪真扬师徒一心要让评话艺术焕发新生,努力寻找“活态传承”的方法。他们常常修改说词,主动尝试文旅结合、网络直播等新方式。
他们的不懈努力和不断探索,使得扬州评话在当代社会依然充满活力。人们认为扬州评话还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呢?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内容不错,请予以点赞和传播。